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实验室概况 学术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实验设施 运行管理 开放基金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介绍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主任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实验室介绍
您现在所在位置: 本站首页 > 实验室概况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源于我国著名采矿专家刘听成、吴绍倩教授在 1961 年开始创建的矿山压力实验室,是国内这一学科建设最早的实验室之一, 1965 年建成的 5m 平面模拟架至今仍然是国内最大的平面模拟实验架之一。进入 80 年代后,实验室得到迅速发展,建成了多种形式的相似模拟、巷道支架实验装置。 90 年代初,建成了亚洲唯一的多功能立式支架实验台和国内最大的组合堆体立体相似模拟实验台,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准确模拟井下煤炭自燃过程,创建了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为研究西部重点矿区开发中的岩层控制问题,1995年创建了大型立体组合堆体模拟装置。1998 年,矿山压力实验室被陕西省计委、科委、教委联合批准为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同时被煤炭工业部批准为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是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4个博士点学科为依托,以西安科技大学已建成的“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救援技术西安研究中心”、“西安市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设备及工程中心”为核心,并辅以“通风安全模拟实验室”和地矿学科群实验室为基础建设的。2003年10月经教育部评审后批准为省部共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开始立项建设;2007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重点实验室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被评为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中心,陕西省煤矿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重点实验室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以西部资源合理开发和矿山安全高效生产与管理为主要目标,重点研究大倾角、急倾斜煤层和浅埋煤层开采岩层控制、矿井热动力灾害防控、煤与瓦斯共采、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理论和科学问题,获得了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形成特色与优势,是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与安全生产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实验室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优秀团队,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创新能力显著。现有研究人员56人(正高43人,副高13人),其中: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岗位2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岗位教授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计划3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0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等。

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院士任主任,7名校外专家和4名依托单位专家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来兴平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不仅是科学研究基地,而且是采矿工程及相关学科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实验室每年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3-5人,博士10-15人,硕士60-80人,接纳国内外进修人员8-10人。

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700余台(件),总价值6200余万元。实验建筑面积近7000m2

近年来,重点实验室围绕西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中的重大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前期专项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仪器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EI收录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近5年承担和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经费逾4亿元。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能源及煤炭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